她说的外人是一众送葬的官员宿卫。不过,看万俟望乐得不行,孟长盈倒也没有开口戳破。
到底是亲手教养了五年的人,孟长盈虽没把他当作自己人,好歹也有几分情谊在。
先帝入陵,新帝仪政。
虽说孟长盈手中事务不少都交代给万俟望,但仍临朝听政。
太常卿大夫提议道:“陛下,年关已近,新年年号待议,不知陛下可有决断?”
按照祖制,先帝崩逝的第二年,新帝需改年号。
“容朕想想,”万俟望拧眉作出苦思模样,片刻后,看了眼孟长盈,才含笑开口:“冬来寒重,不少人都身衰体乏,备受其苦。既如此,年号改为永康,如何?”
孟长盈本是半阖着眼,闻言眼尾扫了眼万俟望。
永康?
他倒是会讨巧卖乖。
太常卿大夫也没想到,万俟望的答案来得这么快,快到像是随口为之。当然,这话他不敢说。
“……永康。臣以为很好,陛下体恤臣民,乃是天下之鸿福!”
不少臣子立即紧跟其后,赞颂吹捧万俟望起的年号。
可一片和谐的声音中,却突兀插进一道嗤笑声。
正是万俟枭。
这段时日他忙得很,云城边关两头跑。可人逢喜事精神爽,再忙他也不忘给万俟望添堵。
尤其是张庭、封犯二军镇交接到他手中之后,他便愈发张狂。对孟长盈万俟枭好歹还知道收敛些,但对万俟望,完全是一副长辈姿态,全然不把人放在眼里。
万俟枭一捋发辫,随意道:“永康?先帝取
年号还要翻遍诗书,由太卜令起卦占卜。陛下这般行事,太过草率了吧?”
姿态语气都不甚尊重,甚至腰都不曾弯上半分。
言罢,满堂静默。叔侄说话,外人总是不好插嘴的。
被驳了一句,万俟望并不恼,面上仍是宽和的君主模样,“叔父此言差矣。何谓天子?天子敬天事地,袭得天爵,与常人不可比拟,何来草率儿戏之说?”
五年的诗书礼仪可不是白读的。
万俟枭只听了个半懂。可看周围汉臣个个点头称是,他也能看出来万俟望此言很得人心,且有理有据。
他脸色更黑,还想再说些什么,却被孟长盈清清淡淡一句话堵回去。
“吵什么。陛下既然定了永康,太卜择日卜算即可。想来天子之言,天地自然认可。”
万俟望坐在龙椅之上,下巴微微抬,温雅含笑。
在百官看来,是仁慈帝王不失其威。在万俟枭看来,是讨人厌的小子仗势压人。
可惜了。孟长盈在,他这会还真不敢托大。
这女人不止邪门,立场还飘忽不定。万俟望手里的北关二镇还没捂热乎,他可不想招惹孟长盈。
万俟枭没话说了,自然无人再敢大放厥词。